摘要:澳当地媒体指出,陆克文曾在多个场合说过,希望携带议会通过的减排目标赴丹麦哥本哈根出席气候变化峰会,但现在这或已成泡影。 ...
从电力供应情况来看,新增发电能力保持较大规模,电源结构明显得到优化。
截止到11月29日,国电吉林热电厂厂内干灰销售实现60万吨,达到603267吨。三是根据机组启停状况合理分配灰量。
二是完善运行操作规程以及检斤付灰流程等规章制度。在今年售灰工作中,该厂始终坚持从严从细的管理思路,逐步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努力争创和谐有序的粉煤灰市场销售氛围。四是紧抓付灰旺季机炉全部运行的有利时机加大销售力度,在9月份创造了单月销售干灰81912万吨这一历史最好水平。一是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了全新的拉灰车辆管理规定首次实现全厂干、湿灰综合利用突破100万吨的工作目标。
四是紧抓付灰旺季机炉全部运行的有利时机加大销售力度,在9月份创造了单月销售干灰81912万吨这一历史最好水平。三是根据机组启停状况合理分配灰量。目前二线还未投产,西三线已开始规划。
专家把这种短期内需求被放大现象称为需求爆发。在下游短缺的情况下,上游即使开足马力,增产也相当有限。建立一套由政府主导、统一规划,上下游企业积极参与和严格执行的模式,而不是任由各地各自为战、分散开发的阵地战。管道运输能力短期内更是不可能过度放大,挖潜空间有限。
记者采访了一些业内专家,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一种认为需要建立起一套及时调整供求关系的机制,这套机制的核心是有序发展下游市场,避免多头开发和过度竞争。同样,包括俄罗斯等天然气大国,仅输往欧洲市场的中央天然气管道多达6条。
下游天然气市场需求短期内膨胀,原因是多方面的。这次天然气紧张的事实充分证明了这一点。同时,由于储备能力还不够,以及建设周期长,即使储备库提前超量采气,短期内也难以弥补突然放大的缺口。如何做到健康有序,无疑是一篇大文章,需要政府和上下游天然气企业通力合作去破解,要有短期方略,更需要制订天然气长期发展规划。
要避免出现类似大范围天然气供需失衡现象,抑制下游市场过快消费扩张冲动是关键。而要避免发生这种短缺现象,加强下游市场有序开发是关键。还有的专家提出了具体建议,例如发展可转换用户或可中断用户,主张在市场开发阶段,政府从政策层面鼓励用户发展多元化能源供应格局。这种管理方式同样有利于下游市场的有序发展,保证资源的充分利用,使市场在可控范围内发展,不能短期内激化供需矛盾。
国内天然气专家较为一致的观点是,天然气产业最重要的是上下游协调发展。南方大部分用上天然气的地区,一两年内消费量呈几何级增长态势。
这些现象导致了天然气下游市场需求矛盾被放大,最终在一场与冷空气的遭遇战中,上下游不协调发展的矛盾被凸显出来。专家指出,天然气是典型的下游拉动型产业,没有市场需求,资源开发和管道建设都难以启动。
国内一些企业前些年兴起LNG热,计划从澳大利亚大量进口液化天然气,雄心勃勃地计划建设大量储气罐设施,结果许多工程搁浅或缓建,问题同样出在市场上,过高的成本不被国内市场接受,导致进口资源计划举步维艰。供需失衡是导致今冬南方部分地区天然气短缺现象的根源(国家能源局局长张国宝语)。尤其是一些天然气消费大户,以保证在天然气短缺的情况下,这些企业能及时切换到其他能源渠道,或者随时可中断使用天然气。这也正是天然气产业内在特点决定的。这也正是我国为什么在建设了西气东输管道仅仅五六年之后,就启动西气东输二线工程。这样既能保证生产不致因能源短缺中断,规避天然气短缺风险,又能很好地缓解上游企业和政府调节峰谷差压力,有利于整个产业链良性发展。
其实质是用规范市场管理的办法,促进资源进一步开发。毋庸置疑,分别修建6条管道的成本远比一次性修建两到三条大型管道的成本高许多,但正是由于天然气产业的市场拉动属性,运输能力建设同样不可能一步到位
吉、塔在夏季水量充足时,将剩余发电量输往其余三个国家;在冬季水量下降,发电量不足时,上述三国为吉、塔提供电力、石油等保障。中亚五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严重不平衡,吉、塔两国工农业发展相对落后,但占据了上述两条河流的上游地区,夏季因帕米尔高原冰川融化等原因,水量丰富,发电量过剩。
为此,吉、塔两国被迫改变境内水利设施的功能,在春夏季下游需要农业灌溉的时候关闸蓄水,在冬季放水发电满足自身需要。乌首先根据《国际水资源公约》,认为河流上下游国家应共同享有水资源,要求吉、塔按国际惯例分配水资源,保障乌夏季灌溉用水,并不愿意再在冬季向吉、塔提供电力保障。
苏联时期,中亚五国作为加盟共和国,其经济活动听从莫斯科的统一指挥。乌兹别克斯坦驻塔吉克斯坦大使邵伊斯拉莫夫近日表示,乌将于12月1日退出中亚统一电力系统。乌方的做法将导致乌塔睦邻友好关系的瓦解。而中亚其他三个国家,尤其是一直在争夺中亚老大地位的乌、哈两国均处于河流下游,农业灌溉及工业用水严重依赖这两条河流。
随着苏联的解体,问题开始浮出水面。塔外交部独联体司副司长胡斯拉夫·戈伊博夫认为,乌方退出中亚统一电力系统是政治原因。
由于土库曼斯坦的电力每年冬天需要通过乌电网输到塔,所以,乌退出中亚统一电力系统后,对塔而言,意味着从土输电也变成泡影。乌驻塔大使邵伊斯拉莫夫表示,中亚统一电力系统构建于苏联时期,目前缺乏协调中心,导致对系统内各国的能源使用缺乏监管,已经无法发挥类似于苏联时期的作用,对乌能源安全造成了不利影响。
独立以来,中亚五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失衡,各国对待中亚统一电力系统的态度迥异。这样,水电将中亚五国紧密联系在一起。
中亚属于轻度缺水地区,各国之间水资源分布严重不均,主要的两条河流——锡尔河和阿姆河,都是 跨境河流,自东向西流经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哈萨克斯坦及土库曼斯坦五个国家。中亚水电纷争由来已久,水资源问题有可能将引发地区战争。消息一经发布,立即在塔引起轩然大波。土库曼斯坦鉴于中亚水电资源争夺加剧及可能带来的负面问题,于2003年6月第一个退出中亚统一电力系统。
未来一段时间内,围绕水电资源的争夺和博弈将成为中亚国家间相互关系的一个晴雨表。为改变冬季缺电的局面,塔目前正在积极筹建罗贡水电站,但乌因担心该水电站建成后会大量用水进而影响自身农业灌溉而坚决反对,致使该水电站迟迟不能建成。
此外,哈萨克斯坦方面也表示,当哈电力系统安全受到威胁时也将退出中亚统一电力系统。他指出,任何国家都有为维护本国利益而采取各种行动的权利,但前提是不能损害其他国家的利益。
塔能源公司副总裁阿列克谢·西兰季耶夫表示,今年冬天,塔将面临严重的电力短缺问题。数据显示,塔每年冬天缺电量约为40亿千瓦时,塔城市和农村每昼夜只能供电4—7个小时。